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信息 > 学术论文 > 镁合金表面有机防护涂装工艺

镁合金表面有机防护涂装工艺

  • 发布人:管理员
  • 发布时间:2010-05-13
  • 浏览量:716
【字体:
  有机防护层作用于镁合金表面都必须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工艺过程受有机物原料和镁合金的用途决定并直接影响防护层的性能,常见的工艺有涂覆技术、粉末技术、阴极环氧电涂技术(E-涂层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电沉积及聚合镀技术。
  1涂覆技术
  涂覆技术通常作为最后一道防护措施与其它防腐手段配套使用,液态有机材料被涂覆在镁合金表面防护层的最外层,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涂装方法。该技术的关键是提高涂层与底层的附着力和增强涂层耐蚀性,利用底层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吸附力,采用富含反应性官能团的有机材料与底层表面金属离子或功能团形成化学键是增强附着力的两条途径。选择富含官能团的多种聚合物,使聚合物间通过酯化作用增大聚合度,或向聚合物中加入无机色素微粒、过度金属的酸或盐等形成具有自修复能力的涂层,是提高镁合金表面防护层耐蚀性的主要途径。
  2粉末技术
  粉末技术是将有颜色的聚合物粉体附在镁合金基体的表面,经过加热使粉体熔化,形成一层均匀、无针孔较厚的膜。粉末技术克服了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在粗糙的表面和边角处也能形成良好的涂层。但难以获得较薄的、颜色均匀的涂层,高温熔化粉体时对基体存在极大的选择性,处理前要首先获得研细的、干燥的粉体。粉体粒子的大小及在基体上的分布,添加剂 的混合,材料的交联度对涂层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发现环氧树脂与含羧基的聚脂树脂的混合粉体可形成非常有效的防护涂层。
  3E-涂层技术
  又称阴极环氧电涂技术,是将镁合金表面局部区域放电(负极),并浸入一个装有带正电荷的油漆中(正极),油漆被吸引到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涂层,然后在烘干。该涂层可对碎屑、裂纹、磨损、腐蚀 等行为起到保护作用。然而,该涂层较薄,所以一般将其置于较厚涂层的外层。气穴的形成使得待处理零件在设计时不能有盲孔。涂层的保护性,主要取决于涂层的厚度。试验发现涂层厚度在2mil时(1mil=千分之一寸)),涂层盐雾实验效果很好。常使用在树脂密封之前进行无铬转化涂层(E-coat)的工艺对ZE41A-T5和WE43-T6航空镁合金进行了处理。该技术优点是没有因使用传统铬化转化膜处理时或阳极氧化时对环境
  的污染。
  4溶胶-凝胶技术
  溶胶-凝胶技术是通过水解并浓缩金属醇盐的聚合物,形成网状结构的无机-有机复合聚合材料。这一过程能在镁合金表面形成透明的、附着力强、耐磨的防腐层。该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样品在溶胶-凝胶混合物中浸涂之前只需进行简单的预处理,而能获得极好的附着力。
  5聚合物镀层技术
  聚合物镀层技术是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镁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防护膜,镁合金作为电池的阳极,在镁合金失去电子 的同时,溶液中的有机物在表面沉积聚合成膜,镀层属于定向膜,由有机聚合物、氢氧化镁和氧化镁组成。此方法已应用在AZ91D镁合金表面沉积二硫化三嗪聚合物,其防腐性能取决于镀层的厚度和单体取代烃基的种类,研究发现,镀层越厚防腐性能越好,具有-N(C6H13)2取代基的单体形成的聚合镀层防腐性能最佳。

相关文章